赞美诗(新编)史话|《基督复生歌》《复活喜讯歌**》

Part01.
第106首 基督复生歌
Jesus Christ Is Risen Today
经
文
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太 28:6)
这是一首十四世纪流传至今的复活节圣诗。一开头就庄严隆重宣布复活节的佳音,然后按传统惯例大众合唱“哈利路亚”。这首诗和曲都是经过许多周折而传到现在。从文字来说它最早见于十四世纪拉丁文的复活圣诗。1708年伦敦的英国教会编辑一本供礼拜用的《圣歌与圣诗》时把它译为英文,经过好几次的修订,才成为今日的这首诗。最后一节是查理·卫斯理所添的。该集中所用的曲谱也就是这首《复活圣诗(EASTER HYMN)》。该集的编者在序言里说他们希望能以介绍一些更加自由供唱《诗篇》的旋律,因为在德国有很多圣诗和圣歌都配有愉快的曲调,如农民在田地耕作、工人在工厂劳动、儿童在街上游戏……都有愉快的歌声陪伴着,而独英国却没有这种传统。此曲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歌曲是早年的圆圈舞曲,边唱歌边跳舞,叫作“Carol”(见第72首注①),也就是后来专门于圣诞节时所唱的“圣诞颂歌”。因为在早年尚不是专在圣诞节唱,所以也有为复活节唱的“Carol”。《新编》五线谱本注:据传沃根曲,因其调名也有称为《沃根》的,然这可能是误传,因为沃根(Dr.J.Worgan)1724年才出生,而此曲1708年就流行了,但有过不少变化。
①Carol,圣诞颂歌,在我国报纸上有时按英文译音为“凯乐尔”。见1986年12月25日上海《新民晚报》:《圣诞歌曲杂谈》。
Part02.
第110首 复活喜讯歌**
In the Mist of Early Morn**
经
文
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太 28:7)
这首诗是浙江蔡文浩牧师和他的夫人杨旅复同工合作的结晶。
蔡文浩生于1913年,1928年受洗归主。他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文学院,以后进南京金陵神学院,获神学士,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神学硕士。五十年代时,他历任杭州之江大学校牧、中华基督教会浙江大会执行干事、全国总会副执行干事等职。1960年起,他担负起浙江省基督教的领导责任,是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兼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1980年以后,他还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
杨旅复1916年生,1937年从苏州景海女校音乐专业毕业,194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后曾去美国威士明特合唱音乐学院进修。她除了在不少学校内担任过音乐教师外,对推进圣乐一贯努力,曾任中国基督教协进会音乐干事等。她在上海、杭州都担任教会唱诗班指挥,而且极其认真。1981年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成立时,她被邀担任委员,并任《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她利用暑假休息时间专程来沪,义务协助编辑工作,编辑部一度在杭州办公时,她更是积极投入,经常日以继夜忘我工作。本书初稿写成后,她抽空校阅,经常工作至深夜,用红蓝墨水,分别写出应修改的地方,还写出大量补充的材料。本书能以出版,得她帮助良多。
《新编》内由蔡文浩作词、杨旅复谱曲的圣诗有第110、125、170、331等四首。
此外,杨旅复还为第137、152首谱写了新曲调。第23、72、81、82首是她的译词。第381首是她的配词。

1981年,当《新编》编辑部同工建议他们夫妇二人写一首复活节用的诗歌时,蔡牧师欣然应允。他说:“这些年来,中国信徒见证了主复活的大能在教会中的作为,使中国教会从患难与困扰中出来,走到平安与喜乐之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诗歌,来表达中国教会弟兄姊妹的心声。”
关于这首诗的构思过程,作者首先考虑复活节与圣诞节在内涵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圣诞节主要是以欢乐的心情来庆祝主的诞生;复活节则是记念主的舍身与复活,主要表达门徒们由伤感变为喜乐,由失望变为希望,由软弱变为刚强,最后献身于主,建立教会。因此他认为:“仅仅渲染复活节的欢乐气氛是不够的,复活节的诗歌应该刻画当时门徒们的灵程变化,来激励我们的信仰与生活,促进我们的灵命。”
这首诗的三节歌词好像三幅图画,重现了约翰福音所记载的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的三个情景。它们根据约翰福音第二十章1至18节,(参可 16:1-10;约 20:19-29,21:1-2)分别叙述爱主的女门徒,特别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如何听闻主声,转悲为喜;小楼上充满疑虑的门徒,因见主显现,坚定了信心;彼得、约翰在提比哩亚海边,不但认出了主,而且重新接受喂养主小羊的差遣。副歌反映门徒已经从愁苦中被释放,能够引吭高歌“基督已复活”。作者把“复活大能充我心,改变我生命”作结尾,去传达复活的喜讯。
杨旅复谱曲,很注重“反复朗读歌词,熟悉歌词,使乐思自然地进入词意”,这首诗的曲调很好地配合了歌词的进行。
此曲用的是6/8节拍,作者原意要求欢快,每小节作二拍子计算,不能唱得太慢。音值一长一短,类似欧洲的“船歌”,给人以行进向前的感觉,这就勾划出“女徒行匆匆”的形象。前两行乐句的色彩是迷幻的,反映门徒在困惑中的探索。第三行“忽闻主召唤,仰见主慈容”,音乐亦豁然开朗,发展至“喜讯乐传送”时,似乎乐曲已经可以结束。可是主复活这件事给门徒内心的震撼实在太大,副歌急需把这激情再加强。于是产生音调逐句上升的两次宣告——“基督已复活”,以报喜的声调出现。结尾重复第四行的曲凋,使全曲达到有一个有力的完成。
END
本文内容来源:《赞美诗(新编)史话》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
微信号丨杭州市崇一堂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浙(2023)00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