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云彩见证(76)| 中国第一位牧师梁发
梁发(1789-1855年),原名公发,字济南,号澄江,出生于广东省肇庆府高明县(现佛山市高明区)西梁村的农民家庭。他是中国基督教的第一位牧师,也是基督教的第一位中国传教士和第一个参加近代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

梁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早年生活并不富裕,曾在广州当制笔和印刷工人期间结识了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及其助手米怜。1815年,梁发随米怜前往马六甲,参与海外对华传教中心的工作。翌年,由米怜主持受洗加入基督教。1818年,梁发返回故乡传教,被当地官府视为邪教而逮捕入狱。经营救出狱后,他又再赴马六甲辅佐米怜参与教会工作。1822年,米怜病逝,梁发遂返回广东,并于翌年经马礼逊委任,成为中国基督教第一位华人牧师。1828年,他又返回故乡传教,再次遭官府追捕,遂逃至澳门。1830年,又往高州传教,并撰写了《灵魂篇》、《真道寻源》等教义向信徒散发。面对鸦片在中国泛滥的情况,梁发竭力反对鸦片贸易,于1834年写成了《鸦片速改文》,呼吁传教士写信回国,阻止西方各国与中国的鸦片贸易。

梁发最重要的著作是1832年所写的《劝世良言》。《劝世良言》基本上是九本小册子合订一起。其中一部分是从圣经的《旧约全书》、《新约全书》的教训中选出来的。另外一部分讲述基督教的教义。梁发用浅显易懂的话把基督教的教义和一部分圣经精选出来编成《劝世良言》。尽管面临种种困难,梁发在晚年仍坚持传教工作。他在广州传教布道,撰写了《救世之神谕》一书。咸丰五年,即1855年梁发病逝。
他在近代中国社会里积极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所作的独特贡献是同时期的任何一位外来传教士难以比拟的。梁发不仅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还在近代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见证不仅体现在个人的信仰和奉献上,更在于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贡献。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浙(2023)00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