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欢迎光临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
崇一堂愿景
  • 一个异象
  • 两个体系
  • 三个注重
  • 四个导向

读经 | 6.21《约伯记》 第9章 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

《约伯记》第9章

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

  音频朗读  


  默想  

“我真知道是这样。但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

—伯 9:2

 

这一章,是约伯对书亚人比勒达之言论的回应,其中有这么一段:“我真知道是这样。但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若愿意与他争辩,千中之一也不能回答。他心里有智慧,且大有能力。谁向神刚硬而得亨通呢?他发怒,把山翻倒挪移,山并不知觉。他使地震动,离其本位,地的柱子就摇撼。他吩咐日头不出来,就不出来;又封闭众星。他独自铺张苍天,步行在海浪之上。他造北斗、参星、昴星,并南方的密宫。他行大事不可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伯 9:2-10)

比勒达的言论强调一个观点:“神岂能偏离公平?全能者岂能偏离公义?”(伯 8:3)根据这个观点,得出一个结论——约伯遭遇患难,是因不够虔诚而遭到神公义的惩罚。约伯承认比勒达的观点,但他不接受由这个观点得出的结论,理由非常简单——“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意思是说,神不可能那么苛刻地惩罚不义之人。

神当然不会“偏离公义”,因为祂“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参出 34:7)但祂深知没有人能够“成为义”,所以就“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参诗 103:10)使徒保罗作见证说:“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 5:20)  

  祷告  

慈爱的天父,我要感谢、赞美祢,因为“祢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求祢向我转脸,怜恤我,将祢的力量赐给仆人,救祢婢女的儿子。求祢向我显出恩待我的凭据,叫恨我的人看见便羞愧,因为祢耶和华帮助我,安慰我”。(参诗 86:15-17)奉主名求。阿们!

«约伯记»导读

 
一、书名
       《约伯记》与《路得记》、《以斯帖记》一样,都是因书的主角得名,不是因书的作者得名。《约伯记》从头到尾,都有约伯的身影,所以就被称作“约伯记”。
二、作者
     《约伯记》没有直接交代作者,书中也缺少相关线索。可以确定的是,作者一定是希伯来人,但他生活在何时、何地,没有人知道答案。不过,这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正如詹逊(Irving L. Jensen)所言:“本书的权威性,不在于书的作者是谁,而在于书中有神的启示。只有神可以把祂和撒但之间的对话向人启示。(参伯 1-2)”
三、主题
     《约伯记》通过约伯的个人经历,探讨“苦难的源头”这个千古难题。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参伯 1∶1)但他还是遇到了极其严重的苦难,这与人们固有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观念严重不合,大家由不得发问:“好人为什么也要受苦?”《约伯记》全书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巴斯德(J. Sidlow Baxter)指出:“《约伯记》之中心信息可以说就是‘受苦有益’。透过绵绵的苦难,我们认识了自己。‘老我’被钉在十字架上,神就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显明。本书能说明保罗的一句名言:‘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参罗 8∶28)”
四、结构
     《约伯记》共四十二章,可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二章是第一部分,是《约伯记》的序幕,叙述约伯遭遇苦难的经过;三章至四十二章6节是第二部分,是关于苦难的三组对话。四十二章7至11节是第三部分,是《约伯记》的结局,介绍约伯在受苦之后经历的恩典。

文字资料由李世峥牧师授权提供

  往期读经  

《约伯记

第1章 不以神为愚妄

第2章 不以口犯罪

第3章 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

第4章 无辜的人有谁灭亡

第5章 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

第6章 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第7章 祢竟看他为大

第8章 不虔敬人的指望要灭没

点击下方查看本日经文
↓↓↓

本日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