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欢迎光临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
崇一堂愿景
  • 一个异象
  • 两个体系
  • 三个注重
  • 四个导向

赞美诗(新编)史话|《万福泉源歌》《主不改变歌》

 

 

 

Part01.

第28首 万福泉源歌

Come,Thou Fount of Every Blessing

 

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撒上 7:12)

《万福泉源歌》以它充实饱满的内容和轻松愉快的节奏得到许多人的喜爱。作者鲁宾逊牧师(R.Robinson,1735-1790)原是英国圣公会信徒。他幼年时父亲去世,寡母送他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但理发店的主人觉得他有读书的天赋而没有做理发师的能耐。他在17岁时,有一天听见怀特菲尔德(G.Whitfield)传福音时讲到“将来的忿怒”(参太 3:7)而受了感动,心里常感不安,但还犹疑不定。经过了三年的痛苦挣扎,终于在1755年20岁时因信主而内心得到快乐与平安。从此他开始热心布道,起先是在一所受加尔文(见第5首注①)影响较深的卫理公会工作,继而则转入独立宗,最后(1761-1790)终于成为一名大有能力的浸礼会牧师。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模范,一生好学不倦,虽没有进过大学的门,却能在大学生中间布道。在讲道方面,他是一位直言不讳的人,有人称他为当代的约拿。他所著《讲道集》、《基督神性论》、《浸礼会的历史》等都是有较高造诣的作品。但他写诗不多,《万福泉源歌》可以说是他总结个人重生得救的经验。从诗的内容还能看到当时卫斯理兄弟奋兴运动的热情,反映出“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参撒上 7:12)的坚强信心。

 

鲁宾逊一生精神饱满,但感情常易冲动。一次,他去旅行,坐在驿车中,对面一位妇女正在看着他所写的这首诗,但她并不知道对面的旅客就是这诗的作者。这位妇女很爱这首诗,还给鲁宾逊牧师看,并征求他的意见。鲁宾逊看了一眼就顾而言他,但这妇人仍不住地夸这首诗好。最后鲁宾逊说:“太太,几年前我是一个贫穷而又卑微的人,但我当时写这首诗的愉快心情,是世界上任何财宝都不能换来的。”说罢,他情不自禁地痛哭流涕起来。

 

这首诗所用的曲调是最早的一首美国民歌,调名《内特尔顿(NETTLET0N)》,用以纪念十九世纪初期著名布道家内特尔顿(Nettleton,1783-1844)。他曾编过一本供乡村教会崇拜使用的圣诗,用的民歌曲调,也可能是他自己配的和声,经韦思代为印刷出版。这就是五线谱本内注明韦思曲的由来。韦思(J.Weyth,1770-1858)青年时学印刷,以后自己编印教会乐谱。虽然信仰上是惟一神教派(见第25首注②),但他编印的乐谱,在当时教会中很受人欢迎,畅销一时。

 

这首诗的曲调有很强烈的民族风味,全曲只有两句,虽然简单,却能打动人。

 

①约翰·加尔文(J.CalVin,1509-1564),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宗的创始人。1536年发表了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原理》,否认罗马教会的权威。认为人的得救与否,贫穷与富贵,早已由神“预定”,实行长老管理教会。他的这一观点,被称为“预定论”。

 

②惟一神教派(神性惟一论):又译作“上帝惟一论”派(Unitarianism)。又简称“一位论”。从古教会内就有类似该教派的思想,认为耶稣只是一个人,否认耶稣是神,反对三位一体的传统教义。十七世纪以来流行于英美等国,成为一个教派。 

 

Part02.

第279首 主不改变歌

Yesterday,Today,Forever

 

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 13:8)

这首《主不改变歌》是宣道会创始人辛普森(前福音书局译作“信宣”,他的事略参阅第243首)根据上述经文写的,它的首句为“昨日、今日、直到永远,主话永不变”,叙述了过去主在世间的圣范;第二节首句为“我主乃是罪人朋友,特来施拯救”,说明主的恩典今日仍继续与信徒同在;最后信徒“快要见主荣面”,告诉人们主爱永远不变。副歌歌颂:宇宙世界万物都要改变,惟有主“永不改变,荣耀归主名!”

 

还有字句稍有不同的另一词句:

 

何等珍美荣耀消息,信者得体验;

昨日今日直到永远;耶稣不改变。

祂仍乐意拯救罪人,扶弱济危病;

安慰伤心平息风浪,荣耀归主名!

 

副歌:

 

昨日、今日、直到永远,耶稣不改变,

天地纵变,主却依然,荣耀归主名!

张宝华编《赞美诗》第221首

 

因此这首诗的英文首句也作:O how sweet the glorious message(何等甜蜜荣耀信息)。

 

这首诗的广泛流行也同样得力于所配的曲调。该曲调乃雅各·伯克(J.H.Burke)于1890年谱成,一百年来,“天地万物都要改变,耶稣不改变”这句恩言盘旋在唱者的脑海,使他们信心坚定,勇往直前。

 

 

 

END

 

 

 

本文内容来源:《赞美诗(新编)史话》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

微信号丨杭州市崇一堂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浙(2023)00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