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欢迎光临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
崇一堂愿景
  • 一个异象
  • 两个体系
  • 三个注重
  • 四个导向

赞美诗(新编)史话|《三一来临歌》《赐福如雨歌》《依傍十架歌》

 

 

Part01.

第2首 三一来临歌

Come,Thou Almighty King

 

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张开,我的口便传扬赞美你的话。(诗 51:15)

这首诗第一节是赞美圣父为无上尊荣,万古之神;第二节歌颂圣子降世,救主良朋;第三节称颂感化众人的大能圣灵;最后一节则讴歌三位一体的真神,直到永恒。

 

由于这首诗曾一度与查理·卫斯理(事略参阅第74首)的一首诗合印为单张,所以一直有人认为是查理·卫斯理的作品。但卫氏本人却从未承认过;而且卫氏的圣诗从来没有用这种格律。这一首诗显然是仿照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格律写成的。相传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一次,一队英国兵丁闯进某教堂,强令歌唱英国国歌——《神佑我王》,但牧师宣布让信徒唱这首《三一来临歌》,终于化险为夷。

 

与英国国歌一样,《三一来临歌》的历史虽然悠久,但至今没有人能确定它的作者是谁。因此,英国卫斯理宗至今没有采用这首诗,但美国的卫理公会赞美诗从这首诗的内容考虑而十分珍视,有时列为第一首,有时列为第二首,不过不是用《神佑我王》的曲调,而是采用意大利名音乐家、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米兰大教堂唱诗班指挥贾迪尼(F.Giardini,1716-1796)所谱的调,原名为《三一圣诗》。因作者是意大利人,所以这首调名通称为《意大利圣诗》。由于贾迪尼最后旅游欧洲时,死在莫斯科,所以英国人称该曲为《莫斯科》。贾迪尼还曾与别位音乐家合写过一首神曲——《路得》。

 

 

 

Part02.

第206首 赐福如雨歌

Showers of Blessing

 

“锡安的民哪,你们要快乐,为耶和华你们的神欢喜,因他赐给你们合宜的秋雨,为你们降下甘霖,就是秋雨、春雨,和先前一样。”(珥 2:23)

这首诗一开始,就指出全诗的要点在于“主必赐福如雨大降”,以应验先知约珥的预言。这“福雨”就是指信徒要得到圣灵充满。因此这首诗是福音派,尤其是灵恩派弟兄姊妹所喜欢歌唱的一首诗。我国最早介绍这首诗的是布道家王载先生,他在所编《复兴布道诗歌》第106首第一节是这样翻译的:

 

心地枯干软弱可怜,非藉圣灵难复兴,

主大慈爱已经应许,必赐灵恩如大雨,

 

副歌:

 

恩雨,降恩雨,愿主圣灵充满我!

虽已蒙恩略为滋润,还渴望大赐恩雨!

 

这样使圣灵降临如降恩雨的主题极为明确,由《复兴布道诗歌》又进到《诗歌》206首,更被多种诗本所采用。《新编》是选自多种诗本。

 

 

作者是美国的奋兴布道家和歌唱家但以理·惠特尔(D.W.Whittle,1840-1901)。惠氏少年时代从老家移居芝加哥,因家贫很早就业,任银行职员,美国南北内战时他投笔从戎,被俘后关在狱中,想到虔诚的母亲在他入伍前给他一本《圣经》,就拿出来阅读,从而得救归主。战争结束后,他被擢升上校,所以一直被称为惠特尔上校。复员后仍回芝加哥,任钟表厂会计,业余从事布道工作,与慕迪、桑基、斯特宾斯等周游各大城市。晚年自己也写圣诗,备受福音派同道的欢迎。《新编》采用了他的三首名歌,即第206、236、277首。

 

为这首诗配曲者是麦格雷纳汉(J.McGranahan,1840-1907)。麦氏所受的正式教育很有限,却靠自己的努力和爱好,使他于19岁时便出任音乐教师,以后到纽约州布雷德伯里(事略参阅第89首)所办的音乐学校短期学习,接着便参加福音布道团以歌喉颂主。1877年,福音歌唱家、作曲者布利斯(事略参阅第197首)突然去世,他便与这首诗的作者惠特尔进一步合作,组织布道团,旅行美国各地并前往英国,担任唱诗班领唱,以他优美动听的男高音和亲切感人的性格取得很大的成功。他还首先组织完全是男声的唱诗班,曾与桑基、鲁特、斯特宾斯等人合编出版多本福音诗歌乐谱。其中较有名的有《男声福音圣诗》二卷、《福音圣诗》等。他自己也写诗,现在流行的如浸会《颂主新歌》第254首,内地会《颂主圣歌》第132首的《永远生命(O What a Saviour)》。

 

《新编》内采用了麦格雷纳汉的曲调有206、249、263、277、320等五首。

 

 

 

Part03.

第214首 依傍十架歌

I Am Coming to the Cross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 1:18)

《依傍十架歌》是一首有名的救恩呼召圣诗,尽麦克唐纳(W.McDonald,1820-1901)于1870年任布鲁克林城美以美会牧师时写成的。他从实际牧养工作中,感到有必要写一首诗,来帮助到圣台前追求清心的人。它以简洁的词句、柔和的呼声、感人的经历,号召所有来到主十字架前的人要认识自己的贫困、软弱、盲目而祈求主完全的救恩;要求信徒将自己与主同钉十字架,奉献身心灵魂永归于主。正因麦氏如此深刻了解信徒的灵性光景,所以在几分钟内就将诗写好。自1870年这首诗流传于教会后,曾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上许多教会常唱的一首诗。麦克唐纳除担任牧师职务外,还主编《基督徒见证》刊物。晚年时感到美以美会不能满足他的灵性生活,乃组织一部分信徒,成立了通圣会①,要求遵守《圣经》有关圣洁的要求和更加严谨地按照卫斯理的规条以追求圣洁的生活。

 

他一生写过十本宗教书籍,七本教会使用的圣乐诗集。

 

这首诗所用的曲调是美国业余圣诗作曲家费希尔(W.G.Fischer,1835-1912)所谱,调名《信赖(TRUSTING)》。费希尔从青年时代起就对音乐感兴趣,曾在美国费城说德语的一座教堂里学唱诗;一度从事装订图书工作,并继续在夜校学音乐。他钢琴弹得很好,也指挥合唱团,并任钢琴商店的推销员。许多堂会请他教唱诗和指挥唱诗班。他一生谱写了200首福音圣诗曲调,《新编》里的第214、229、347三首曲调,都是他的不朽之作,流行甚广。

 

①通圣会:十九世纪中叶,由美国卫理宗教会分出来的一个新教派,着重基督徒生活的完美、圣洁。它的特点是讲属灵而不跳灵舞,重圣洁而不尚狂热的灵恩。1860年成立美国全国性的组织,称通圣会(National或General Holiness Association)。解放前在山东聊城地区有他们的传教活动。以后由该教派分出着重跳灵舞和说方言的五旬节教派或灵恩派。

 

 

 

END

 

 

 

本文内容来源:《赞美诗(新编)史话》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

微信号丨杭州市崇一堂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浙(2023)0000948